對於這個問題我感到非常有趣,因為有好幾個人問,但我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思考過「怎樣找動力」。
我本人天生就「卷」,也不是父母逼的,並沒想過保持動力。我還在香港從幼稚園升小學那時候,已經會跟父母表示覺得學校不夠好。這題目在每一次升學都重複),不過父母總覺得我不自量力不讓我考。直到大學才真正自己選擇+報考才能人生第一次入到名校。我說這些舊事只是想說明,有些「卷王」真不是父母逼出來的。
至於現在長大了,到底是從哪找動力努力工作呢?到底是什麼驅使我一直想爬企業階梯呢?當然,多賺錢是基本,畢業有誰上班不是為了賺錢?但是,更底層的動力是工作帶來的滿足感。作為一個普通打工仔,日常的工作肯定有很多沉悶無趣的地方,我也非常討厭星期一的。但是,當一個項目推進到一個地步,或者完成了一個很難的里程碑,辦別人辦不到的事,我會從中得到很大的滿足感。
來舉個例子,上周五我從早到晚都在工作,到半夜兩點才去睡。不是因為老闆逼我周一交貨(沒有),而且單純的進入了「解題模式」,好想找到解決方案,就像打遊戲想打爆機一樣的概念?我知道我做得到,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/有興趣做到,所以在工作上最大的源動力,其實是想挑戰自己的能力。
我猜問這個問題的人,可能在日常工作中並沒有覺得能挑戰自己,帶來滿足感的地方。加上人長大了,很多都會有家庭,對於工作時間的投放/優先排序也會改變。所以我最真心的看法是,不需要迫自己做沒動力去做的事。因為每個人的處境不一樣。雖然賺多點錢能解決很多生活上的問題(事實啊),但是令自己快樂+接受自己的選擇更重要。如果爬企業階梯和有挑戰的工作並不能給你帶來快樂,不要勉強。
但也有另一個可能性,就是你在做不適合自己的工作,又或者你所處的工作環境即使你再表現到自己也沒有機會向上,所以你才欠缺動力。這些情況下,如果可以當然盡可能轉行或者跳槽。也有些人一邊說自己公司不好,但也不會(沒動力)提升自己去找其他更好選擇。好的工作機會真的很少從天而降,必須先自己做點改變,才有機會朝更好方向發展💪🏻 我很多MBA同學便是類似情況,兩年讀書的時間和學費投資是動力也是契機,逼自己一定要轉換更適合的行業。
可以的話,多認識/follow可以inspire你的人。如果你的圈子裏有目標相似的朋友,多少都會對自己有良好的影響。個人圈子找不到,也可以跟自己公司裡優秀的人多認識+學習!我之前不是分享過關於人脈嗎?我工作多年來,身邊一直都被優秀的人圍繞。看到大家向前一步,也會令我覺得原來本來大家差不多背景,人家這樣走也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。抱着正向的態度去「比較」,優秀的人互相學習欣賞,能成為彼此的動力和支持。